區域經濟大時代,地產格局長期利好
發布日期:2014-12-16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時代即將來臨
快速發展讓北京形成了一個擁有多個衛星城的特大規模城市,并且仍在不斷擴張中。1949年,北京市人口規模僅僅為209萬,市區覆蓋面積25平方公里。經過65年的發展,北京常住人口數量達到2,115萬,增加了10倍,同時,市區覆蓋面積擴大了54倍,達1,381平方公里,并呈現繼續擴張的態勢。2000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為150萬輛,2013年底迅速增長至540萬輛,14年間年均增長速度為9.5%。
這樣的發展模式如果缺乏詳細而周全的規劃,將會影響社會穩定并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對此類特大城市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始終堅持謹慎的態度。進入本世紀以來,特大城市已經瀕臨可持續發展的極限,中國城市發展政策鼓勵大、中、小型城市的協同發展,促使城市群的形成并發揮經濟中心功能,使其成為大區域發展的經濟引擎。其中,經濟發展較為領先的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三大區域將首先成為國家重點建設和發展的經濟圈。
非首都核心功能加速疏解
產業轉移及資源融合加快實施
大規模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是急需外遷出京的一類企業。例如, 部分建材化工、汽車制造企業等也已經或計劃將制造廠遷至河北。
污染類企業和能源密集型企業也急需外遷。2001年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后,2004年首鋼成為第一批遷出首都的污染類工業企業。如今時隔10年,北京即將發起第二批搬遷,優先搬遷的企業主要是制造業、水泥、建筑材料、化工類、家具家裝及印染等生產企業。近期發布的限建令也對大型的低端產業提出要求。如政府要求將批發市場等對北京城區環境和交通設施帶來巨大壓力的行業也搬遷至河北。
京津冀一體化于房地產發展格局長期利好
2014年2月,中央政府將首都經濟圈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并決定加速一體化進程之后,最優先的政策受益者包括北京大興區、天津武清區及河北部分縣市,如廊坊、固安及保定等。
首都經濟圈的房地產發展格局也將長期看好。日漸完善的交通設施的建設將有力促進北京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及投資潛力;同時,隨著熱點城市北京的投資成本逐年飆升,投資者已經開始將目光移向周邊廊坊、石家莊等城市,這些地區未來將經歷產業-住宅-商業的發展過程。此外,首都經濟圈的建立使得環繞在經濟圈的區域和城市的過量辦公樓和商業設施供應終于有了緩解壓力的出口。